西安科技大学“零碳建造”微专业等你来跨界挑战!
“双碳”背景下如何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怎样拓展未来的职业选择?
西安科技大学全国首个“零碳建造”微专业
帮助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微专业名称:西安科技大学第三届零碳建造微专业
二、微专业介绍:
零碳建造微专业是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依托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优势学科,通过增设碳中和与零碳建造、智能测绘与数字建模、零碳设计及学科前沿等特色课程,培养具有碳中和视野与碳资产开发能力的建设及运维人才,使学生具备零碳园区、零碳城市的建设与减污协同降碳管理能力。
零碳建造亦可作为新能源、新材料、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通讯工程等专业方向同学的拓展学习专业。
为什么选择“零碳建造”微专业?
响应国家战略:积极投身国家“双碳”战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行业前景广阔:各行业均有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任,人才需求旺盛。
提升就业竞争力:掌握零碳建造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
培养复合型人才:融合与园区、城市零碳建造与运维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零碳建造”微专业学什么?
碳中和与零碳建造:学习碳中和目标与路径,掌握碳资产开发的技术和方法。
智能测绘与数字建模:学习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培养专业建模与综合优化能力。
零碳设计:学习零碳园区设计理念和方法,实现园区与城市的低碳排放。
学科前沿:聆听行业专家讲座,了解零碳建造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零碳建造”微专业怎么学?
复合化培养: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
优秀教师授课:由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专家授课。
申请条件:
学有余力的学生
一般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提出申请
结业条件:
修满微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
获得由学校颁发的“零碳建造”微专业结业证书
加入“零碳建造”微专业,成为未来绿色建筑的领军者!
三、教学团队1. 师资队伍详情
2. 部分教师介绍
董耀军,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BIM 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低碳智慧建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历任设计师、主创建筑师、设计负责人,设计产品覆盖住宅小区、办公楼、五星级酒店、超高层以及城市规划等多种产品。在 BIM 领域曾负责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T5 航站楼、延安保育院剧场、火车站北广场、第十四运马术比赛场地及配套设施、幸福林带、国家级韩城花椒园、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西安市红会医院西侧棚户区改造(易衡国际)综合楼、西安迈科商业中心、榆林明珠 56#楼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带领团队探索 BIM 优化设计,将 BIM 融入项目管理流程,通过 BIM 指导施工,提升项目的可建造性,推动建筑行业全产业链高效发展。
许鹏,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长期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信息化相关科研、技术工作,围绕基于BIM 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长期开展研究、实践工作, 曾参与众多大型项目的 BIM 策划与实施,主编了《陕西省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标准》,参编了《西安市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西安市幼儿园及儿童活动场所防火技术规范》、《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氮气(IG100)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等省级标准,参编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 BIM 应用标准》、《 BIM 协同设计数据标准》等中建标准及《西安市居住建筑同层排水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
陈文斌,2021 年中西部 BIM 联赛评审专家,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平安城科杯”BIM 竞赛专家,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考试中心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专家,陕西省 BIM 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安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专家。
四、教学掠影
中天碧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斌老师在深圳为学生授课

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工程总监李永刚为大家讲解建筑机器人

李雪平老师讲解绿色建筑
网课掠影

第一届零碳建造微专业证书颁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