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举行土木工程学科客座教授聘任仪式,陕建控股集团技术与信息化部总经理刘小光、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时炜正式受聘。聘任仪式由建工学院党委书记尚长春主持,副校长程卫星出席并为刘小光、时炜教授颁发聘书。
院长任建喜在介绍专家背景时指出,两位教授深耕智能建造领域多年,分别在装配式建造技术、工程数字化创新等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其行业经验将为智能建造专业内涵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智能建造专业今年3月正式获批,是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与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设立的交叉学科专业,依托“工程+智能”优势构建了涵盖物联网技术、智能施工、结构3D打印等核心课程的培养体系。
学术报告环节由任翔副院长主持,时炜教授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技术创新实践》为题,详解了该项目中深基坑智慧监测系统、188组减隔震构件应用等关键技术。他重点介绍的“24 小时数据监测预警机制”和UHPC挂板装饰工艺,正是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中“工程智能化运维模块”的典型案例。刘小光教授则在《智能建造关键领域与应用实践》报告中,结合智能建造平台等实践案例,系统阐释了零碳建造、智能设计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为学生展示了从理论到工程落地的完整链条。

“两位教授的报告让我对智能建造的行业应用有了直观认识,特别是碑林项目中传统建筑保护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完全呼应了我们课程的知识点。”智能建造专业 2025 级本科生王同学表示。建工学院副书记吕勤勇在仪式上透露,学院已建立国家级矿山建设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40余个实践平台,此次聘任将进一步完善“科研反哺教学”机制,计划联合两位教授开设“智能建造实践工坊”。
学校新增智能建造专业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此次客座教授聘任与学术报告的举办,标志着智能建造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上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培养更多兼具理论功底与创新能力的学术型建造人才。两位专家带来的前沿学术报告,为2025年新增的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搭建了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彰显学校“学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